德国著名印度学家胡海燕教授来深大访问

添加时间:2017-07-10 来源: 浏览:3578

 

5月17日至5月19日,德籍华人学者、著名的印度学家、佛教文献学专家、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胡海燕(Prof. Dr. Haiyan Hu-von Hinüber)女士来我校访问,与我校师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胡海燕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汉文大藏经流传史、佛教戒律研究、梵藏词典《翻译名义大集》研究、《金刚经》研究、大乘佛教兴起流派研究、佛教与耆那教比较等,发表学术论文《梵文写本戒经研究》《梵文写本布萨事》《梵文写本释量论疏研究》数十篇。

5月18日中午,胡海燕教授与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山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祝丽女士和钱锋女士以及印度研究中心老师们就《季羡林评传》的德文版翻译与出版问题举行了小型研讨会。《季羡林评传》于2016年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由郁龙余教授与朱璇博士合著。研讨会上决定,德文版的翻译工作由胡海燕教授主持,胡教授与山东教育出版社已签订翻译合同。

5月18日下午,胡教授受到了王晖副校长的接见,并与王晖副校长亲切交谈。胡教授表示,她将为深大的国际化项目做些事情。

5月18日晚上,胡教授在深圳弘爱读书会进行了一场公益讲座。讲座开始前,郁龙余教授向胡教授颁发了深大印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聘书。胡教授讲座题为“欧洲印度学的起源——兼论21世纪南亚研究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性”,从探索印度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视角出发,梳理英国、法国和德国如何于18世纪开始系统展开对印度全方位的研究,经过15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20世纪初叶和中期把该学科推到了世界的巅峰。以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呈现了中国有志之士在20世纪创建佛学的艰难旅程,再现陈寅恪和季羡林两代先驱在德国的求学之路。指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宏图对中国21世纪的南亚研究和佛学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印度学和佛教学在当今的国际地位及其使命已成为当务之急,并探讨人们能否找出一条中国发展“特色印度学”的途径。印度尼赫鲁大学狄伯杰教授(Prof. Dr. B.R.Deepak)对胡教授的讲座进行点评,高度肯定了胡教授的讲座。

5月19日上午,胡教授担任印度尼赫鲁大学艺术与美学学院阿隆南教授(Prof. Dr. Yashadatta Somaji Alone)学书讲座“印度现代佛教的复兴”的主持人和评议人。阿隆南教授重点介绍了印度现代佛寺以及印度新佛教创立者安贝德卡尔博士的新佛教运动。胡教授高度评价了阿隆南教授的讲座,并就印度的种姓问题、甘地在中国与欧洲的形象、安贝德卡尔的新佛教运动以及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康有为、太虚大师的佛教复兴救国运动的异同等问题与阿隆南教授和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

 5月19日下午,胡教授对深圳大学博士后吴蔚琳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与吴蔚琳分享了自己研究佛教戒律的心得以及欧洲佛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网站 CopyRight(2012) 技术支持:科筑网络

粤ICP备08005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