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扣响心弦”的交流————记接待“印度青年领袖团”

添加时间:2019-12-26 来源: 浏览:1556

2019年12月19日,我参加接待了“印度青年领袖团”,获益良多。首先,学校安排周全,从做计划、接车、开会、交流、合影、参观到送行,各环节相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除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部、校团委、国际交流学院、印度研究中心的八位老师,到会的还有十位中外学生。他们人人如有神助,互相配合自然而默契。

当然,来访的这十位青年领袖,不愧为印度的精英,个个英姿勃勃,意气风发。不但底蕴深厚,而且做足了功课。郁龙余教授在发言中提到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做演讲时,“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等词汇,他们能脱口而出。

印度人数学好,善讲演。所以郁教授抓紧时间写了一个发言稿。从反应看,这个发言扣响了这些印度青年领袖的心弦。印度人喜好神话思维,喜欢夸张,史诗中说一个女神生一百个儿子。这与中国人实事求是适度夸张的表达习惯,存在一个落差。郁教授在发言中用强“第一”“唯一”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没有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又合乎印度人的接受审美需求,让这些印度精英们从头至尾听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

在主持人张毅老师的安排下,郁教授先用印地语向大家问好。他介绍说,这1965年在北京大学学会的第一句印地语,有神奇力量,无论何时一说这句话就有掌声。果不其然,语音刚落,会场掌声四起。郁他又问,你们来自印度各地吧,都听得懂印地语吗?得到的回答是都听得懂。于是,郁教授又说汉语、印地语、英语的重要性及其世界地位,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决心。

郁龙余教授做完开场白,主持人请双方与会人员一一自我介绍,然后开始对话交流,互相提问大家意犹未尽,为了掌握时间,郁教授接着刚才的开场白继续讲。有了刚才的热身铺垫会议室里小高潮不断。

苏迈(Mr. Himadrish Suwan)先生,印度青年联合会主席、青年领袖团团长当即表示,他原来打算到北京名校进修,现在改变主意,希望能在深圳大学深造。真诚热情的接待、介绍,让他铭感五内,要给郁教授行触足大礼。印度是个讲礼数的国家,触足大礼是给德高望重的长辈行的,“五体投地”的简略版,表示敬仰之情。记得2005年10月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契特教授访问深大时,曾给胡经之先生行过触足礼。郁教授认为,苏迈先生的这个触足大礼,是对整个中国之行包括深大的接待工作表达由衷的谢忱。

坐在苏迈团长右侧的高亚尔(Mr .Rejesh Goyal)先生,是印度摄影学院主席他看到郁教授手中的电影剧本《谭云山》两眼直放光。在“谭云山中印友谊馆”里,一定要和我合影,指着剧本封面上“谨以此剧迎接中印建交70周年”高兴地说,他一定为拍摄电影《谭云山》而尽力。

深大总医院陶惠人医生将一个“折叠人”治好能直立行走的例子这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唯一,在世界也是第一、唯一。这是前天刚从总医院书记、院长处获得证实的信息。所以,郁教授说他在讲深大第一、唯一时,底气很足的。

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郁教授心里有了一个更加坚定的想法国之交在相亲,相亲在心相通,心相通在文化交流,文化交流重在扣响心弦。

中国印度是千年老友,文明交流互鉴堪称典范。甚至有学者称中国学实际上是“汉印学”现当代中国印度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那么中印关系为何是别别扭扭、波折不断?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缺乏互信,缺乏面对面、心心的交流。这种交流,尤其是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是中印友谊的活水源头。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要好好的调整心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包括言谈举止。对印度人来说,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将自己从英语信息的包围中解放出来。

201812月,郁教授和刘洪一书记等赴印度,出席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的相关活动,接触到大量印度年轻人,很受鼓舞。回国后写一篇《龙象共舞 未来已来》,对中印友谊的发展充满希望。一年之后,在深圳参加接待十位印度青年领袖后,有了更加切身而深入的感受,对中印友好关系的明天更加充满了信心。

感谢我驻印度使馆,广东省外办组织这次访问活动。相信“武汉精神”到“金奈”,随着中印交往的增多,不断促进民心相通,不但为迎接2020年中印建交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而且为中印友谊大厦进一步夯实基础。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网站 CopyRight(2012) 技术支持:科筑网络

粤ICP备08005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