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 · 辛格

   凯伦·辛格 (Karan Singh),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 (ICCR) 主席。他一直致力于社会事业,关注国家发展,传播印度文化,与其说是一个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教育家,不如说是一位文化使者,一位文笔犀利、充满诗情的作家。2010年,被聘为深圳大学名誉教授。凯伦·辛格1931年出生于法国戛纳,是查谟-克什米尔国的王子,现在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他少小思敏,成绩优异,18岁被其父亲任命为查谟-克什米尔邦的“摄政王”,开始其政治生涯。195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德里大学政治科学系硕士学位,此记录至今尚未被打破。博士毕业后两年被选举为查谟-克什米尔邦的最高长官——“邦督”。1967年,他加入英·甘地领导下的联合内阁,36岁时成为印度内阁有史以来中最年轻的部长。不久他以绝对性的优势,被推选为人民议院的议会代表,并连任三届。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接连担任旅游与民航部部长,卫生与家庭福利部部长,教育与文化部部长。开阔的视野和实干精神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90年,任印度驻美国大使。1991年至1996年,2004年10月至今,任奥罗维尔(Auroville)基金会的主席。2002年至2007年,任印度尼赫鲁大学校长。2005年至今,任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 (ICCR) 主席。政坛多年以来,凯伦·辛格卓越的领袖风范和迷人的外交风度倾倒不少中外友人。他不仅是一名领袖人物,还是一个传播印度哲学和印度文化的使者、演说家。他的演讲遍及五大洲,演讲内容包括哲学、文化、政治和环境。2002至2007年,辛格博士还活跃于许多其他文化及学术机构。他是印度巴纳拉斯大学、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等学校的荣誉博士。他还是享有声誉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在印度野生保护协会当主席已有多年。为了发展印度、强大国家,他还建立印度国际中心、印度论坛、环境与发展民族委员会,关注印度和世界当代自然、文化、宗教和思想,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感动。更让人敬佩的是,在任官职期间,凯伦·辛格不但不领取政府薪酬,不居住政府所提供的住所,而且把收入捐赠给以他父母命名的Hari-Tara公益信托基金会,以此来帮助有需要的印度人民。除此之外,他还把查谟的Amar Mahal宫殿改建成博物馆和图书馆,与世人分享珍宝和现代印度艺术品,以及他私人收藏的逾两万册的图书。也许是政治家的实践和普世价值观使得他获得了他人无可企及的创作素材,他的政治理想、浪漫的想象、对印度炽热的情怀铸造了他的赫赫功业,也淋漓精致地体现在作品中。他著述颇丰,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仅关注政治科学、哲学、环境、文化,也有许多旅行见闻的文章和诗歌。


出版著作:


《多样的旋律》
《光与影》(多格里民歌)
《印度国家主义的先知者》
《迎接月光》(诗)
《挑战与反应——独立后的一代》
《印度当代散文》
《印度的人口问题、贫穷及其未来》演讲录
《保卫宗教》
《一个人的世界》
《走向不朽》(《蒙查羯奥义书》)
《十字路口的博爱》
《自传》
《印度教散文集》
《在美国短暂逗留的日子》
《湿婆赞美诗及其他》
《湿婆之山》(小说)
《印度与世界》
《印度教:永恒的信仰》等。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网站 CopyRight(2012) 技术支持:科筑网络

粤ICP备080058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