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2005年起,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硕士生开设印度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测评结果优秀。其中开设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包括:《中印诗学比较》(研究生课程)、《印度文化要义》(研究生课程)、《<摩奴法论>今析》(校级精品课程)、《印度电影赏析》(本科公选课)、《印度视觉艺术》(本科公选课)、《东方文化纵览》(本科公选课)、《印度文化概论》(本科公选课)、《印度文化遗产赏析》(本科公选课)、《<摩奴法论>与印度社会》(本科公选课)、《印度社会专题》(本科公选课)、《印度与中国》(本科公选课)、《商务印地语》(本科公选课)。

 2)在学校支持下,中心老师还开设各类新型课程,如在优课联盟开设MOOC《印度文化概要》慕课(入选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专业科目课程)、MOOC《梵语入门》慕课(建设中)。开设创新研究短课《商务印地语》(印度ICCR印地语专家主讲)、聚徒教学课程《犍陀罗佛传雕刻专题》和《印度细密画研究专题》,分获2018-2019年度优秀本科教学单项奖和2019优秀聚徒成果奖。

 3)由印度ICCR讲席教授开设,针对专业研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英语专题研讨课有《印度古代文学》、《中印文学关系》、《印度英语文学》、《印地语文学》、《印度佛教雕塑艺术》、《印度婆罗门艺术》、《印度视觉艺术》、《印度艺术理论》、《印度历史与文化》、《圣雄甘地研究》等专题研讨课。

  4)根据所开课程出版的教材包括:《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主编,199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201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中国印度文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印度诗学比较》(昆仑出版社,2009年)、《印度文化论》(2008年重庆出版社、201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修订版)、《<摩奴法论>与印度社会》(学林出版社,2020即出)。

  5)根据《中国深圳大学与印度尼赫鲁大学合作备忘录》,2016年和2017年尼赫鲁大学博士生Bihu GhoshAbhishek Pratap Singh来深圳大学访学进修三个月,并与中心成员合作开展项目。

  6)根据《中国深圳大学与印度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合作协议书》,2018122-211日,深圳大学八名师生赴印度喀拉拉邦参加了拉贾格里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为期14日的科钦学术冬令营活动。

  72017年,深圳大学列入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印度驻华大使馆的公派印地语留学生计划的候选院校。20181021-28日我校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洋同学代表深圳大学,赴印度新德里参加由中印两国政府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之青年学子座谈会并受印度外长斯瓦拉吉的接见。

 8)目前我校印度籍本、硕、博留学生共53人,在我校计算机专业、医学专业就读,由国际交流学院统一管理。

 9)人才培养不间断,学脉代代相传承。培养人才一直是中心的主要任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专业与学术的训练上。因此,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成才率都很高。中心老师培养的硕士生中有一半学生考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中8人的博士论文全部与印度文化有关,毕业后在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在专业训练上,中心学科带头人重视和强调在实际的研究中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带领学生一起著书,出成果,取得相当好的培养效果。如《梵典与华章》一书,曾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它是由郁龙余和七位硕士生共同撰写的,2005温家宝总理在访印前曾特意调阅。硕士生导师郁龙余和硕士生杨晓霞、汤力文、蔡枫、刘朝华等合作撰写了《中国印度诗学比较》 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9,郁龙余和蔡枫、朱璇、黄蓉等合作撰写了《印度文化论》,郁龙余和刘朝华合作撰写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获中国出版协会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郁龙余和朱璇合作撰写了《季羡林评传》(出版3种外文译本,另有3种正在翻译之中),和黄蓉等合作撰写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印度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丛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和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等。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网站 CopyRight(2012) 技术支持:科筑网络

粤ICP备08005809号